近年来,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着力构建法院党建工作品牌,努力打造法院党建工作新格局,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建+组织建设
政治引领凝心铸魂 强化责任担当
强化政治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理论学习明确政治方向,全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有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党组第一议题制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牵引,拓展“周一课堂”、每日晨读、法官加油站、青年读书会等学习形式,切实提高干警思想认识,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强化阵地建设。坚持将法院机关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工作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做到“四个同步”。坚持将政治性学习教育与审判业务学习培训一起安排、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坚持业务工作品牌与党建工作品牌联创,发动各党支部和各业务庭室一起创建工作品牌,打造部门工作亮点。坚持审判业务庭室工作绩效考评与党支部工作绩效考评统筹结合,相互关联,结果互动。
强化载体建设。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警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忠诚之魂。强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真正把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坚持不懈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全体干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基地”,着力打造书香法院、绿美机关,塑造出党建文化、司法文化和绿美生态文化交织交融的机关新形象,被命名为全市“学回信、强党建、看发展”实训基地。
强化模范引领。以“2022年度法治人物”“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同志为榜样,组织开展“学英模”系列实践活动,从“学习、传承、践行、宣传”四个维度打造出具有临沧特点的英模文化品牌,让“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公正司法、担当作为的职业精神,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成为边疆法院人的共同精神价值追求,向全社会释放出崇尚英模、学习英模、关爱英模的强烈信号。
党建+审判执行
强化各项工作措施 助力提质增效
司法服务有措施。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设置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法官联系点。设立人民法庭17个,设置诉讼服务站(点)91个,全面推行“一站式”诉讼服务,立、审、执一体化以及“中心法庭——乡镇——重点村”诉讼服务全覆盖的临沧模式,促进诉讼端口前移,把法律服务送到各族群众的家门口,切实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矛盾化解有成效。在全市设立28个调解工作室,47个特邀调解组织,创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调机制”,推行“指导法官+驻庭调解员+特邀调解员+乡贤调解员”的“1+N”模式,将民族地方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积极探索“现代智治”临沧实践,研发推广“无讼临沧”可视化调解平台,推动诉前调解与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融通,“无讼临沧”数字化平台入选2022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不断加大双语法官培养力度,积极推行双语审判模式,把法律适用、民族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搭建起少数民族群众与法官沟通的桥梁。
党建+司法服务
紧扣全市工作大局 践行为民宗旨
组织党员干警,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使命担当,聚焦“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忠诚履职尽责,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等各项工作实现全面发展。
服务经济发展。深度融入临沧“三个示范区”建设实践,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做到党委的工作重心在哪里,法院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全面加强对环境资源、知识产权、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和园区经济司法保护,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动临沧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护航对外开放。紧扣临沧市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布局要求,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把党建“新活力”转化为发展“新动力”。探索建立临沧“中央法务区”,以特色法律服务为中心,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着力点,不断满足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和日益多元化的涉外法律服务的现实需求,为临沧经济社会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建设“三好”法院。立足于边疆、民族地方实际,在全市法院开展弘扬英模精神、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三好法院”活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化为创建“三好法院”的生动实践,聚焦审判执行重点领域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等实践活动,用法治维护家庭和谐幸福,守护边疆人民安居乐业。
维护一方平安。切实维护边疆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加强对跨境犯罪及衍生的灰色产业多部门联动、全链条打击,严厉惩处走私、偷越边境、跨境赌博等跨境犯罪,毒品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中院审结的“冯志国运输毒品案”入选2022年全国十大毒品犯罪典型案例。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6.45%,重特大犯罪案件连续3年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