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阿佤法官鲍卫忠》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3-08-29 17:39:49 打印 字号: | |

        2023年8月中旬,正当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在昆明举行时,以鲍卫忠同志为原型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阿佤法官鲍卫忠》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沧源为缩影,全景式展现了祖国南疆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建设筚路蓝缕的奋进历程,讲述了鲍卫忠同志不忘初心使命,扎根基层执法办案,始终忠诚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始终珍视民族团结,把最美好的青春、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人民司法事业,直至为祖国边疆的法治建设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

    红旗下成长的父子法官


  图书以倒叙的方式展开追忆,其中令人感佩的是鲍光明、鲍卫忠这对父子法官。追溯鲍卫忠同志的成长历程,离不开党的培养和父亲鲍光明的影响。鲍光明成长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的成长凝聚了党对边疆民族地区,尤其是直过民族地区的重视和扶持。从四十岁到六十岁,鲍光明连任五届沧源县法院院长,在他的领导下,沧源县法院多名干警立功受奖,被最高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这是一块自古以来英雄辈出的土地,在英雄的感召下,凭借优异成绩走进政法队伍的鲍卫忠自此立下以人民为中心,做一名佤族法官“江三木洛”的宏愿。二十四年为民司法,他用初心书写忠诚,用生命践行誓言。


       矢志不渝的甜蜜爱情


       每一个英雄的背后,都有一个全心付出的家人。于鲍卫忠而言,这个人就是周红。书中,鲍卫忠和周红负重前行的甜蜜爱情令人动容。这对十九岁的阿哥和十八岁的阿妹,初识于一个叫“单甲”的乡镇,彼时的鲍卫忠还是乡农经站的农经员。单甲的月亮照亮了他们的爱情之路,更通透了鲍卫忠要做一名阿佤法官的洞见。
  婚后,周红挑起了所有家庭的重担,上有瘫痪多年的公公,下有体弱多病的双胞胎儿子,为了支持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丈夫,周红挑起了家庭的所有重担。鲍卫忠去世后,是她让年幼的儿子不失亲情,让年老的婆婆平静地度过失夫丧子之痛,有一个安稳的晚年。而所有这些的动力源是他们矢志不渝的爱情。


       灯塔,照亮我们前行


  书中,用整整六个章节,记述了鲍卫忠如何啃下一件件“钉子案”“骨头案”,记述了他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普及法律知识、植根法治意识,传递司法温暖,用生命践行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
  在追溯鲍卫忠的头发是如何变白的,书中有一组数据:三个月,结案四十余起。五年,办结六百五十件“钉子案”“骨头案”。从鲍卫忠任执行局局长到他离世,他与同事们一道,公平公正地结案一千余件,没有发生过一起“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鲍卫忠任执行局局长期间,为75位特困申请执行人争取到114.4719万元司法救助金。金额不算大,平均每人约1.5万元,但是每元钱,都带着法治的温度、执行的柔情,每元钱都仿佛在鲍卫忠心口焐热过,司法援助的价值和意义得以体现。鲍卫忠持之以恒的执行温度,让沧源县法院在祖国的边陲之地,熠熠生辉,成为凝聚人心的法律灯塔,照亮这片厚重的士地。”
  被这座灯塔照亮的,还有本书作者黄晓萍。黄老师是一位奶奶级作家,已经七十七岁高龄,是云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她的作品《真爱长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纪实文学《滇西无恙》《丽山丽水》感动无数读者。接受《阿佤法官鲍卫忠》写作任务后,受鲍卫忠精神的鼓舞,从2022年的中秋节开始,几乎不眠不休,不到3个月就交出书稿。而交稿后的第二天,她就得了“和鲍卫忠一样的病”,幸亏抢救及时才恢复健康。
  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编辑团队也被灯塔照亮,而这座灯塔也将照亮所有读者,激励人们为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云南民族出版社
责任编辑:云南民族出版社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云南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