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普法强基在行动|临沧: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发布时间:2023-02-27 18:05:34 打印 字号: | |


普法教育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近年来,临沧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抓住普法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大力推进专项普法宣传行动,切实提升普法针对性实效性,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站位谋划  高质量推进

普法宣传,久久为功。


普法工作开展以来,临沧市始终坚持党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旁听庭审、以案释法、法治创建、法治文化、媒体公益普法等各项制度,强化普法责任制,制定普法责任清单,把普法依法治理纳入党政目标绩效、依法治市等考核中,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真正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


与此同时,牵住“谁执法谁普法”这个牛鼻子,法院、检察、公安等部门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的全过程,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成为常态,巡回审判、庭审直播、法庭报道、裁判文书公开上网等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各部门从本部门工作特点、工作重点和执法司法工作实际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展精准普法。


随着一项项制度保障措施的不断推进,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全民普法所有领域。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有效,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横向到底、纵向贯通的“大普法”格局全面形成。


双线驱动  构建普法新格局

如何让普法宣传入脑入心?


普法宣传中,临沧市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旨在强化普法主体责任,着力构建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大格局。


线下,紧扣市委中心工作,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电信网络诈骗、防范非法集资、安全生产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并将相应的普法责任分解到责任单位,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普法宣传,有力提升了群众的防范化解风险意识和能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在报纸上开辟普法专栏,及时发布普法宣传动态,展现普法工作成果,拓宽普法知识传播渠道。


线上,深化“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1300余家单位9万余人参与“党内法规知识”线上普法专项答题活动;发挥“临沧微普法”微信公众号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临沧微普法”品牌的影响力,镇康司法行政官方快手号粉丝达100万,点击量累计达10亿次。


目前,全市法治宣传已逐步构建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使法治意识以多种形式深入群众心中,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扩展普的维度  提升治的效能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就是乡村治理。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关键是要进一步增强村民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观念,提升村民法治素养。


近年来,临沧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中心工作,采用接地气、听得懂、悟得透的宣传方式,将法律条文转化成一个个精彩案例,推动普法宣传走进乡村、走进田间地头,送到群众身边。


同时,全市还大力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为重点的农村“法治带头人”。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发挥村法律顾问既懂法律知识、又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加强土地承包、移民搬迁、婚姻家庭、财产纠纷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积极引导村民懂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有力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夯实了法治乡村基础。


立身德为首,处事法是先。随着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的开展,“八五”普法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大普法”格局基本形成。如今在临沧,全社会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基本形成,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依法决策的意识有了新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法律素养明显提升,普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来源:今日临沧
责任编辑:陆天佑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云南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