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向法院申请解除对我车辆的扣押,我愿意还钱。”11月18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大厅中刘某表态到。
个体户刘某与陈某有建材生意业务往来,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间,刘某共欠陈某建材货款50480元,陈某曾多次向刘某讨要,但刘某一直对此置之不理。
陈某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起诉刘某。在立案时,工作人员告知陈某可以通过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方式,防止财产被转移。
法院将对申请进行认真审查,若符合诉讼保全条件,并且提供担保的,法院将依据申请内容,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相应的强制措施。
陈某当即提供了刘某车辆的准确信息及其他相关材料后安心的回家等待了。
法院自收到该保全申请后迅速着手,规范依照程序将刘某车辆扣押。仅过了2个工作日,法院就迎来了双方当事人,只不过一边是陈某的胜券在握,一边是刘某的坐立难安。
“扣押我的车辆对我的生活有很大的不便,我愿意解决问题,请求法院马上解除扣押”刘某对法官说到。
随后刘某便在法官的见证下当场向陈某微信支付了拖欠已久的案款,而权益得到维护后的陈某也向法院提交了解除保全申请书。
“与法律为伍,你是最强大的”。诉前财产保全是法律赋予债权人应对“老赖”的有力武器,当遇到个别有钱不还的“老赖”时,指望苦口婆心地劝其诚信概率微乎其微,唯有运用法律武器才是解决争议的最好办法。通过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限制被保全人对其财产的处分,故在权衡利弊后,为了满足双方的利益,大多数争议在诉前就能得到解决,有效节省了债权人的维权成本,减轻群众诉累。